今天看了 mmdays 的一篇:關於台灣網路創業的一些想法回顧

讓我想到關於創業,有人說需求是可以創造的

這話並非完全沒有道理,但有點誇大

我覺得修正為「潛在的需求是可以被開發的」或許較好

 

要先能夠看到使用者潛在的需求

再進一步用以前沒有的技術,改變使用者的生活方式

這兩個步驟說起來理所當然,卻非常難以實踐

 


 

 

講點馬後炮好了,Mr. Saturday 當年說:

「創業者必須記住,即使你想靠衝人氣的方式創業,你得想想 Web 2.0 當初被提出的核心意義,是使用者創作內容上網與分享,那麼到底有沒有這麼多的內容和使用者分享可以撐起你的 business model?無論你祭出再強的 SEO,或是靠著行銷讓自己的網站短期內受到很大的注意,實質的內容和服務才是能真正吸引使用者讓你獲利的關鍵。我認為現在中文網路的市場缺的不是使用者 和流量,而是好的內容。」

當年最紅的無名小站,就是有使用者數量上的優勢

然而多數使用者都只把它當成心情日記、抒發、抱怨在寫

所涉及的人際網路也幾乎都是現實的學校同學、好友

更不要說一堆正妹只有用相簿,網誌都是三兩字帶過

願意寫一些內容與人分享、交流的 blog 實在少之又少

(好啦你說那些正妹照片也算是分享交流的話...)

 

另一個現象是台灣人真的蠻吝嗇於分享

大多數的技術性文章,都是外國人寫的

要找到中文的資源...有啦,頂多是簡體的

只看網路上的資源,會覺得繁體中文實在很落後

 

既然一個 web2.0 的應用,沒有發揮 web2.0 該有的用途

加上一個網站多數都只是私人文章,並不能在搜尋的時候提供資訊

只要建個封閉社群、只讓親朋好友加入、互動,不就夠了嗎?

 

沒錯,近年最夯的 facebook 就是一個很類似這樣的半封閉社群

 

或許這樣推論有點武斷、web2.0 的發展也沒有這麼單純

不過就使用者的需求上來說,這樣的轉變是再合理不過了

 

微網誌也是另一個從 blog 轉變過來的服務

懶得寫網誌的,可以用 twitter/plurk 跟親朋好友作短期的互動

少了很多流水帳跟心情記事在 blog 上,或許是個好事

 

不過 blog 仍有存在的價值

好的文章能夠保存下來、被廣大的使用者搜尋到,並且作長期的互動

這些優點都是其他服務尚且無法取代的

(現今來說,多數人用微網誌跟 facebook 就足夠了...

 

 


 

馬後炮了一堆,目的是要說

雖然當時我有看出無名小站等 blog service provider 的一些隱憂

(我相信不少人都看到了)

但有提出具體方案、進而改變網路生態的只有少數人

這當中成功的,不過是幾個少數的服務而已

 

現在已經很多人在築 web3.0 的夢

經過去蕪存菁之後,能生存下來的會是哪些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avedCor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